来源:重庆华岩寺 发布时间:2025-07-27 点击次数: 手机版
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!
在佛陀五十多岁时,阿难尊者因其年轻,记忆力强,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选为佛陀的侍者。阿难侍奉佛陀二十五年,跟着佛陀到各地游化。
阿难陀,简称阿难,汉译庆喜,也是佛陀的堂弟。因侍奉佛陀期间,所听闻的经教均能一字不错的背诵出来,因此被称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“多闻第一”。
在阿难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岁月里,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,一直陪伴着佛陀的讲经说法。因为有这样的因缘,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。所以《大智度论》中曾这样赞叹阿难:“面如净满月,眼若青莲华;佛法大海水,流入阿难心。”
在佛陀灭度后王舍城第一次圣典结集会上,出色的记忆力让他背诵出佛陀以往的教说。包括《长阿含经》《中阿含经》《杂阿含经》《增一阿含经》《譬喻经》《法句经》等等,对于佛法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佛经中出现 “如是我闻”,“我”即是指阿难。
《贤愚经》卷十记载了阿难尊者记忆力超群的因缘。
一天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:“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,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,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,全部忆持不忘,一字也不漏失?”
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,请求世尊开示。慈悲的佛陀于是将阿难尊者过去生的因缘果报娓娓道来。
无数劫前,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。师父爱徒心切,要求非常严格,除了须托钵外,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,背诵经典。
这位沙弥原本就很喜欢诵经,只是苦于饮食等资具不足,需要外出托钵。托钵若是顺利,便有充足的时间用功,若是不顺利,回寺时间晚了,便会耽误功课而见责于师父。
一天,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,想到今日又无法完成师父所规定的功课,回去必定会被师父呵责一番,于是心里愈想愈愁苦,不禁落下泪来。
这时恰逢一位长者经过,见到这位沙弥边走边哭,便上前关心询问。沙弥回答:“长者,您有所不知,我师父非常关心我的道业,所以规定我要每天诵经。如果诵经足数,师父便很欢喜,如果没有完成功课,便会加以责备。
不过,因为我每天还要外出托钵,所以诵经时间的多寡,就端看托钵顺不顺利。今日我托钵结束得晚,想到回去无法完成功课,必定会惹师父生气,所以才忍不住难过掉泪。”
长者听了之后,很恳切地告诉沙弥:“请您不要再难过了,以后就请您天天到我家来接受我的供养,我很欢喜能供养您饮食,让您能专心诵经用功。”
从此以后,沙弥在长者的供养下,每天都能专心诵学,师父规定的功课再多,也都能如期完成。
佛陀告诉大众:“故事中的那位比丘,即是定光佛,沙弥即是我,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。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,修了大福报,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,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。”
诸比丘听佛宣说阿难的总持因缘,都生大欢喜心,信受奉行。
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,不仅开阔自己格局,超越自我限制,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。
故事中,长者因一念真诚护持沙弥用功,也成就将来听闻法音一字不失的殊胜功德。因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,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令人景仰的君子风范。
俗谚:“量大福就大”,护持他人不计自己得失,这样的心量就是大。在这广大的心海中,智慧如日,日光普照能孕育无限生机。无限生机利益了众生,也利益了自己!